培养方案编号:20181901
化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系统、扎实地掌握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现代教育理论、教学方法和教学技能,秉持和践行先进科学的教学理念,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具有教育创新意识,服务区域农村中学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中学化学教师。
二、毕业要求
1.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能正确理解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文化素养,有不断进取、追求卓越的职业理想;
2.掌握化学主要领域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等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理解主要的化学实验技术和原理,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技能;了解化学的发展历史、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理解化学学科知识体系基本思想和方法;
3.了解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化学学科教学理论和方法,具有较高的教育学和教学论的专业素养,能熟练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掌握教学基本技能,具有初步的化学教学能力和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化学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4.掌握本专业所需的数学和物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内容,能使用数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建模并解决化学问题;
5.掌握必要的计算机与信息技术,能够利用文献检索及现代信息技术等获取、处理和运用化学及化学教育等相关领域信息;
6.具有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了解化学学科发展对环境、经济、社会的影响;
7.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意识,初步具备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具有教育创新意识和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的能力;
8.掌握体育运动的一般知识和基本方法,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锻炼合格标准。
三、学制与学分要求
基本学制为四年,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在四至六年内完成学业。
学生修满规定学分,可取得毕业资格。
最低修读学分 |
必修课 |
限选课 |
任选课 |
通识拓展公选课 |
175.5 |
151 |
7.5 |
13 |
4 |
*通识拓展(素质拓展)公选课修读要求见九:有关说明
四、授予学士学位要求
学生修满规定学分,达到学院规定的授予学士学位标准,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五、主干学科、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化学
主要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结构化学、化学教学论
六、课程体系
课程结构体系及学分要求
课程平台 |
课程群、学分学时及比例 |
课程群 |
学时与学分 |
学分 |
% |
学时 |
% |
通识教育 |
通识基础课程 |
48 |
27.4 |
788 |
28.8 |
通识拓展课程 |
4 |
2.2 |
64 |
2.3 |
专业教育 |
专业基础课程 |
16 |
9.1 |
272 |
10.0 |
专业核心课程 |
44 |
25.1 |
904 |
33.1 |
专业方向课程 |
16.5 |
9.4 |
328 |
12 |
专业实践课程 |
12.5 |
7.1 |
|
|
教师教育 |
教师教育课程 |
34.5 |
19.6 |
376 |
13.8 |
合 计 |
175.5 |
100 |
2732 |
100 |
七、教育教学活动安排表(单位:周)

|
第一学年 |
第二学年 |
第三学年 |
第四学年 |
合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课堂教学 |
16 |
16 |
16 |
16 |
16 |
|
16 |
|
96 |
考 试 |
2 |
2 |
2 |
2 |
2 |
|
2 |
|
12 |
军事技能训练 |
2 |
|
|
|
|
|
|
|
2 |
公益劳动 |
|
|
1 |
|
|
|
|
|
1 |
社会实践 |
|
|
|
(2) |
|
|
|
|
(2) |
教育见习 |
|
|
|
|
(2) |
|
|
|
(2) |
教育实习 |
|
|
|
|
|
18 |
|
|
18 |
教育研习 |
|
|
|
|
|
|
(2) |
|
(2) |
毕业论文 |
|
|
|
|
|
|
(2) |
12 |
12+(2) |
创新实践与科技活动 |
|
|
(2) |
|
(1) |
|
|
|
(3) |
机 动 |
|
2 |
1 |
2 |
2 |
2 |
2 |
7 |
18 |
教育周数 |
20 |
20 |
20 |
20 |
20 |
20 |
20 |
19 |
159 |
寒暑假 |
12 |
12 |
12 |
5 |
|
41 |
总周数 |
52 |
52 |
52 |
25 |
19 |
200 |
八、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
(一)通识教育平台
课程 类别 |
修读 形式 |
开课学期 |
课程编码 |
课程名称 |
学 分 |
学时分配 |
考核 方式 |
总 学时 |
讲 授 |
实验(践) |
周 学时 |
通 识 基 础 课 程 |
必 修 课 |
2 |
271000041 |
中国近代史纲要 |
3 |
48 |
32 |
16 |
2 |
考查 |
1 |
271000022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3 |
48 |
48 |
|
3 |
考查 |
3 |
271000011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3 |
48 |
48 |
|
3 |
考试 |
4 |
271000032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5 |
80 |
64 |
16 |
4 |
考试 |
1-8 |
271000050 |
形势与政策 |
2 |
|
|
|
|
考查 |
1 |
221000010 |
信息技术基础 |
3 |
48 |
24 |
24 |
4 |
考试 |
1 |
141000011 |
大学英语(一) |
4 |
64 |
64 |
|
4 |
考试 |
1 |
121000001 |
大学体育(一) |
1 |
32 |
2 |
30 |
2 |
考查 |
2 |
141000020 |
大学英语(二) |
4 |
64 |
64 |
|
4 |
考试 |
2 |
120041102 |
大学体育(二) |
1 |
32 |
2 |
30 |
2 |
考查 |
3 |
141000030 |
大学英语(三) |
4 |
64 |
64 |
|
4 |
考试 |
3 |
120041103 |
大学体育(三) |
1 |
32 |
2 |
30 |
2 |
考查 |
4 |
141000040 |
大学英语(四) |
4 |
64 |
64 |
|
4 |
考试 |
4 |
120041104 |
大学体育(四) |
1 |
32 |
2 |
30 |
2 |
考查 |
1 |
431000010 |
军事理论 |
2 |
36 |
16 |
20 |
2 |
考查 |
1 |
431000020 |
军事技能训练 |
1 |
2周 |
|
|
|
考查 |
1 |
401000010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1 |
16 |
8 |
8 |
2 |
考查 |
1 |
511000010 |
大学生职业规划 |
1.5 |
24 |
14 |
10 |
1 |
考查 |
2 |
511000020 |
大学生就业指导 |
1.5 |
24 |
14 |
10 |
1 |
考查 |
4 |
511000030 |
大学生创业基础 |
2 |
32 |
16 |
16 |
1 |
考查 |
小计 |
48 |
788 |
548 |
240 |
|
|
通 识 拓 展 课 程 |
公 选 课 |
教师教育类专业该类课选修要求为4学分 |
4 |
64 |
64 |
|
|
|
小计 |
4 |
64 |
64 |
|
|
|
合 计 (通识教育课程) |
52 |
852 |
612 |
240 |
|
|
(二)专业教育平台
1.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 类别 |
修读 形式 |
开课学期 |
课程编码 |
课程名称 |
学 分 |
学时分配 |
考核 方式 |
总 学时 |
讲 授 |
实验(践) |
周 学时 |
专 业 基 础 课 程 |
必 修 课 |
1 |
191000012 |
高等数学A(1) |
4 |
64 |
64 |
|
4 |
考试 |
1 |
191100580 |
专业导论 |
1 |
16 |
16 |
|
2 |
考查 |
2 |
191000022 |
高等数学A(2) |
4 |
64 |
64 |
|
4 |
考试 |
3 |
191000030 |
大学物理A(1) |
6 |
96 |
96 |
|
6 |
考试 |
3 |
191000040 |
大学物理A(2) |
1 |
32 |
|
32 |
2 |
考查 |
|
|
|
|
|
|
|
|
|
小计(专业基础课程) |
16 |
272 |
240 |
32 |
|
|
2.专业核心课程
课程 类别 |
修读 形式 |
开课学期 |
课程编码 |
课程名称 |
学 分 |
学时分配 |
考核 方式 |
总 学时 |
讲 授 |
实验(践) |
周 学时 |
专业核心 课 程 |
必 修 课 |
1 |
191100070 |
无机化学(1) |
3.5 |
56 |
56 |
|
4 |
考试 |
1 |
191100080 |
基础化学实验Ⅰ(1) |
2 |
64 |
|
64 |
4 |
考查 |
2 |
191100090 |
无机化学(2) |
3.5 |
56 |
56 |
|
4 |
考试 |
2 |
191100100 |
基础化学实验Ⅰ(2) |
2 |
64 |
|
64 |
4 |
考查 |
2 |
191100110 |
分析化学 |
3.5 |
56 |
56 |
|
4 |
考试 |
3 |
191100130 |
有机化学(1) |
3.5 |
56 |
56 |
|
4 |
考试 |
3 |
191100140 |
基础化学实验Ⅱ(1) |
2 |
64 |
|
64 |
4 |
考查 |
3 |
191100170 |
物理化学(1) |
3.5 |
56 |
56 |
|
4 |
考试 |
3 |
191100180 |
基础化学实验Ⅲ(1) |
1.5 |
48 |
|
48 |
3 |
考查 |
4 |
191100150 |
有机化学(2) |
3.5 |
56 |
56 |
|
4 |
考试 |
4 |
191100160 |
基础化学实验Ⅱ(2) |
2 |
64 |
|
64 |
4 |
考查 |
4 |
191100190 |
物理化学(2) |
3.5 |
56 |
56 |
|
4 |
考试 |
4 |
191100200 |
基础化学实验Ⅲ(2) |
1.5 |
48 |
|
48 |
3 |
考查 |
5 |
191100210 |
仪器分析 |
3.5 |
56 |
56 |
|
4 |
考试 |
5 |
191100220 |
基础化学实验Ⅲ(3) |
1.5 |
48 |
|
48 |
3 |
考查 |
5 |
191100230 |
结构化学 |
3.5 |
56 |
56 |
|
4 |
考试 |
小计(专业核心课程) |
44 |
904 |
504 |
400 |
|
|
3.专业方向课程
课程 类别 |
修读 形式 |
开课学期 |
课程编码 |
课程名称 |
学 分 |
学时分配 |
考核 方式 |
总 学时 |
讲 授 |
实验(践) |
周 学时 |
专 业 方 向 课 程 |
限 选 课 |
5 |
191100240 |
化工基础 |
3.5 |
56 |
56 |
|
4 |
考试 |
5 |
191100260 |
化工基础实验 |
1 |
32 |
|
32 |
4 |
考查 |
5 |
191100310 |
综合化学实验 |
2 |
64 |
|
64 |
4 |
考查 |
7 |
191100370 |
化学设计研究实验 |
1 |
32 |
|
32 |
4 |
考查 |
小 计 |
7.5 |
184 |
56 |
128 |
|
|
任 选 课 |
5 |
191100351 |
化学专业英语 |
1.5 |
24 |
24 |
|
2 |
考查 |
5 |
191100300 |
绿色化学 |
1.5 |
24 |
24 |
|
2 |
考查 |
7 |
191121240 |
高分子化学 |
1.5 |
24 |
24 |
|
2 |
考查 |
7 |
191121250 |
生物化学 |
1.5 |
24 |
24 |
|
2 |
考查 |
7 |
191121030 |
统计热力学基础 |
1.5 |
24 |
24 |
|
2 |
考查 |
7 |
191121270 |
科技论文写作 |
1 |
16 |
16 |
|
2 |
考查 |
7 |
191121020 |
化学文献检索 |
1 |
16 |
16 |
|
2 |
考查 |
7 |
191121120 |
有机波谱分析 |
1.5 |
24 |
24 |
|
2 |
考查 |
7 |
191121050 |
无机合成 |
1.5 |
24 |
24 |
|
2 |
考查 |
7 |
191121060 |
有机合成 |
1.5 |
24 |
24 |
|
2 |
考查 |
7 |
191100340 |
中级无机化学 |
2 |
32 |
32 |
|
2 |
考查 |
7 |
191100360 |
中级有机化学 |
2 |
32 |
32 |
|
2 |
考查 |
|
|
|
|
|
|
|
|
|
小计(每生至少修读) |
9 |
144 |
144 |
|
|
|
小计(专业方向课程) |
16.5 |
328 |
200 |
128 |
|
|
4.专业实践课程
课程 类别 |
修读 形式 |
开课学期 |
课程编码 |
课程名称 |
学 分 |
学时分配 |
考核 方式 |
总 学时 |
讲 授 |
实验(践) |
周 学时 |
专业 实 践 课 程 |
必 修 课 |
3 |
401000020 |
公益劳动 |
0.5 |
1周 |
|
|
|
考查 |
2,4 |
401000030 |
社会实践 |
1 |
2周 |
|
|
|
考查 |
7,8 |
191109930 |
毕业论文(设计) |
8 |
14周 |
|
|
|
考查 |
3-7 |
191109980 |
创新实践与科技活动(第二课堂) |
3 |
|
|
|
|
考查 |
小计(专业实践课程) |
12.5 |
|
|
|
|
|
(三)教师教育平台
课程 类别 |
修读 形式 |
开课学期 |
课程编码 |
课程名称 |
学 分 |
学时分配 |
考核 方式 |
总 学时 |
讲 授 |
实验(践) |
周 学时 |
教师教育 理论课程 |
必 修 课 |
1 |
291000010 |
普通话与教师口语 |
1 |
16 |
16 |
|
1 |
考查 |
3 |
131000010 |
规范字书写 |
1 |
16 |
16 |
|
1 |
考查 |
2 |
111000020 |
教育学 |
2 |
32 |
32 |
|
2 |
考试 |
3 |
111000010 |
心理学 |
2 |
32 |
32 |
|
2 |
考试 |
4 |
111000040 |
儿童发展 |
2 |
32 |
32 |
|
2 |
考查 |
4 |
111000030 |
教育政策法规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
1 |
16 |
16 |
|
2 |
考查 |
4 |
181000010 |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 |
2 |
32 |
24 |
8 |
2 |
考试 |
5 |
111000050 |
中学生心理辅导 |
2 |
32 |
32 |
|
2 |
考查 |
4 |
191101010 |
化学教学论 |
2.5 |
40 |
40 |
|
3 |
考试 |
4 |
191101040 |
课程标准解读 |
1 |
16 |
16 |
|
1 |
考查 |
5 |
191101020 |
化学教法指导与教学技能训练 |
1.5 |
32 |
16 |
16 |
2 |
考查 |
小计(教师教育必修课) |
18 |
296 |
272 |
24 |
|
|
任 选 课 |
5 |
191121121 |
化学教材分析与有效教学 |
1 |
16 |
16 |
|
2 |
考查 |
5 |
191121260 |
中学化学实验研究 |
2 |
48 |
16 |
32 |
3 |
考查 |
5 |
191121150 |
化学软件使用及课件制作 |
1 |
24 |
8 |
16 |
2 |
考查 |
5 |
191121160 |
化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
1 |
16 |
16 |
|
1 |
考查 |
7 |
191121170 |
化学教研论文写作 |
1 |
16 |
16 |
|
2 |
考查 |
7 |
191121180 |
化学教育测量与评价 |
1 |
16 |
16 |
|
2 |
考查 |
7 |
191121190 |
中学化学活动课实践与设计 |
1 |
16 |
16 |
|
2 |
考查 |
教师教育类素质拓展公选课课程 |
见“校教师教育选修课” |
小计(教师教育任选课,每生至少修读) |
4 |
80 |
48 |
32 |
|
|
教育实践课程 |
必 修 课 |
5 |
191109940 |
教育见习 |
1.5 |
2周 |
|
|
|
考查 |
6 |
191109970 |
教育实习 |
10 |
18周 |
|
|
|
考查 |
7 |
191109980 |
教育研习 |
1 |
2周 |
|
|
|
考查 |
小计(教育实践课程) |
12.5 |
22周 |
|
|
|
|
合计(教师教育课程) |
34.5 |
|
|
|
|
|
|
|
|
|
|
|
|
|
|
|
|
|
九、有关说明
(一)通识拓展(素质拓展)公选课修读要求
通识拓展(素质拓展)公选课划分为三类:人文类、科技类、艺体类,由教务处组织开设。具体修读要求如下:化学专业学生须至少修满4学分才能取得毕业资格,其中须在艺体类中至少修读2学分、在人文类中至少修读2学分。
(二)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安排
1.社会实践活动2周,利用假期进行,不占学期教学活动时间。
2.毕业论文分两学期完成,第7学期分散安排,累计时间2周,学生完成选题、文献查阅、开题报告书的书写工作;第8学期集中用12周时间完成论文研究、论文撰写及答辩工作。开题答辩视具体情况安排在7学期末或8学期初。
3.《创新实践与科技活动》课程的学分,要求每个学生在校期间至少取得3学分方可毕业。对于学生在第二课堂取得的创新成果,根据学院的规定赋予相应的奖励学分;也可由系里安排参加实验室工作获得;可按规定累积学分。
(三)其他
1. 综合化学实验和化学设计研究实验的实验内容要求跨两个二级学科,分散进行,利用实验室开放时间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