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方案编号:20181907
材料化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较系统地掌握化学和材料科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材料的制备、加工和性能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在新材料,尤其是高分子材料设计、制备、加工和应用等相关领域的生产一线进行新材料的合成与表征、材料合成过程的技术改进和革新、材料加工工艺优化与管理,富有创新意识、工程实践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毕业要求
1.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能正确理解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文化素养,有不断进取、追求卓越的职业理想;
2.掌握化学主要领域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理解主要的化学实验技术和原理,掌握化学实验基本技能;了解化学和化工的发展动态、应用前景和行业需求;
3.掌握材料的分子设计、制备方法、结构与性能及应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实验技能,能通过调控材料的化学组成、分子及晶体结构,以及通过掺杂、复合、杂化等化学手段,优化材料的品质和功能;能从分子的角度理解高分子材料的化学结构与性能及应用之间关系,具备高分子材料制备、改性及加工工艺开发、设计和分析测试的能力;
4.掌握本专业所需的数学和物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内容,能使用数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建模并解决化学化工问题;
5.掌握必要的计算机与信息技术,能够利用文献检索及现代信息技术等获取、处理和运用化学及高分子化工等相关领域信息;
6.具有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了解高分子化工发展对环境、经济、社会的影响;
7.具有终身学习与专业发展意识,初步具备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理解学习共同体的作用,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富有创新意识和运用批判性思维方法的能力;
8.掌握体育运动的一般知识和基本方法,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锻炼合格标准。
三、学制与学分要求
基本学制为四年,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在四至六年内完成学业。
学生修满规定学分,可取得毕业资格。
最低修读学分 |
必修课 |
限选课 |
任选课 |
通识拓展公选课 |
179 |
159 |
7 |
7 |
6 |
*通识拓展(素质拓展)公选课修读要求见九、有关说明
四、授予学士学位要求
学生修满规定学分,达到学院规定的授予学士学位标准,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五、主干学科、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化学、材料科学科学与工程
主要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材料科学基础、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
六、课程体系
课程结构体系及学分要求
课程平台 |
课程群、学分学时及比例 |
课程群 |
学时与学分 |
学分 |
% |
学时 |
% |
通识教育 |
通识基础课程 |
48 |
26.8 |
788 |
28.6 |
通识拓展课程 |
6 |
3.4 |
96 |
3.5 |
专业教育 |
专业基础课程 |
62.5 |
34.9 |
1216 |
44.1 |
专业核心课程 |
24.5 |
13.7 |
432 |
15.7 |
专业方向课程 |
14 |
7.8 |
224 |
8.1 |
专业实践课程 |
24 |
13.4 |
|
|
合 计 |
179 |
100 |
2756 |
100 |
七、教育教学活动安排表(单位:周)

|
第一学年 |
第二学年 |
第三学年 |
第四学年 |
合计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课堂教学 |
16 |
16 |
16 |
16 |
16 |
16 |
|
|
96 |
考 试 |
2 |
2 |
2 |
2 |
2 |
2 |
|
|
12 |
军事技能训练 |
2 |
|
|
|
|
|
|
|
2 |
公益劳动 |
|
|
1 |
|
|
|
|
|
1 |
社会实践 |
|
|
|
(2) |
|
|
|
|
(2) |
专业见习 |
|
|
|
|
|
(2) |
|
|
(2) |
专业实习 |
|
|
|
|
|
|
18 |
|
18 |
毕业论文 |
|
|
|
|
|
|
(2) |
12 |
12+(2) |
创新实践与科技活动 |
|
|
(2) |
|
(1) |
|
|
|
(3) |
机 动 |
|
2 |
1 |
2 |
2 |
2 |
2 |
7 |
18 |
教育周数 |
20 |
20 |
20 |
20 |
20 |
20 |
20 |
19 |
159 |
寒暑假 |
12 |
12 |
12 |
5 |
|
41 |
总周数 |
52 |
52 |
52 |
25 |
19 |
200 |
八、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表
(一)通识教育平台
课程 类别 |
修读 形式 |
开课学期 |
课程编码 |
课程名称 |
学 分 |
学时分配 |
考核 方式 |
总 学时 |
讲 授 |
实验(践) |
周 学时 |
通 识 基 础 课 程 |
必 修 课 |
2 |
271000041 |
中国近代史纲要 |
3 |
48 |
32 |
16 |
2 |
考查 |
1 |
271000022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3 |
48 |
48 |
|
3 |
考查 |
3 |
271000011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3 |
48 |
48 |
|
3 |
考试 |
4 |
271000032 |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5 |
80 |
64 |
16 |
4 |
考试 |
1-8 |
271000050 |
形势与政策 |
2 |
|
|
|
|
考查 |
1 |
221000010 |
信息技术基础 |
3 |
48 |
24 |
24 |
4 |
考试 |
1 |
141000011 |
大学英语(一) |
4 |
64 |
64 |
|
4 |
考试 |
1 |
121000001 |
大学体育(一) |
1 |
32 |
2 |
30 |
2 |
考查 |
2 |
141000020 |
大学英语(二) |
4 |
64 |
64 |
|
4 |
考试 |
2 |
120041102 |
大学体育(二) |
1 |
32 |
2 |
30 |
2 |
考查 |
3 |
141000030 |
大学英语(三) |
4 |
64 |
64 |
|
4 |
考试 |
3 |
120041103 |
大学体育(三) |
1 |
32 |
2 |
30 |
2 |
考查 |
4 |
141000040 |
大学英语(四) |
4 |
64 |
64 |
|
4 |
考试 |
4 |
120041104 |
大学体育(四) |
1 |
32 |
2 |
30 |
2 |
考查 |
1 |
431000010 |
军事理论 |
2 |
36 |
16 |
20 |
2 |
考查 |
1 |
431000020 |
军事技能训练 |
1 |
2周 |
|
|
|
考查 |
1 |
401000010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
1 |
16 |
8 |
8 |
2 |
考查 |
1 |
511000010 |
大学生职业规划 |
1.5 |
24 |
14 |
10 |
1 |
考查 |
2 |
511000020 |
大学生就业指导 |
1.5 |
24 |
14 |
10 |
1 |
考查 |
4 |
511000030 |
大学生创业基础 |
2 |
32 |
16 |
16 |
1 |
考查 |
小计 |
48 |
788 |
548 |
240 |
|
|
通 识 拓 展 课 程 |
公 选 课 |
非教师教育类专业该类课选修要求为6学分 |
6 |
96 |
96 |
|
|
|
小计 |
6 |
96 |
96 |
|
|
|
合 计 (通识教育课程) |
54 |
884 |
644 |
240 |
|
|
(二)专业教育平台
1.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 类别 |
修读 形式 |
开课学期 |
课程编码 |
课程名称 |
学 分 |
学时分配 |
考核 方式 |
总 学时 |
讲 授 |
实验(践) |
周 学时 |
专 业 基 础 课 程 |
必 修 课 |
1 |
191000012 |
高等数学A(1) |
4 |
64 |
64 |
|
4 |
考试 |
2 |
191000022 |
高等数学A(2) |
4 |
64 |
64 |
|
4 |
考试 |
3 |
191000030 |
大学物理A(1) |
6 |
96 |
96 |
|
6 |
考试 |
3 |
191000040 |
大学物理A(2) |
1 |
32 |
|
32 |
2 |
考查 |
3 |
191000050 |
线性代数 |
2.5 |
40 |
40 |
|
3 |
考试 |
1 |
191100580 |
专业导论 |
1 |
16 |
16 |
|
2 |
考查 |
1 |
191100070 |
无机化学(1) |
3.5 |
56 |
56 |
|
4 |
考试 |
1 |
191100080 |
基础化学实验Ⅰ(1) |
2 |
64 |
|
64 |
4 |
考查 |
2 |
191100090 |
无机化学(2) |
3.5 |
56 |
56 |
|
4 |
考试 |
2 |
191100100 |
基础化学实验Ⅰ(2) |
2 |
64 |
|
64 |
4 |
考查 |
2 |
191100110 |
分析化学 |
3.5 |
56 |
56 |
|
4 |
考试 |
3 |
191100130 |
有机化学(1) |
3.5 |
56 |
56 |
|
4 |
考试 |
3 |
191100140 |
基础化学实验Ⅱ(1) |
2 |
64 |
|
64 |
4 |
考查 |
3 |
191100170 |
物理化学(1) |
3.5 |
56 |
56 |
|
4 |
考试 |
3 |
191100180 |
基础化学实验Ⅲ(1) |
1.5 |
48 |
|
48 |
3 |
考查 |
4 |
191100150 |
有机化学(2) |
3.5 |
56 |
56 |
|
4 |
考试 |
4 |
191100160 |
基础化学实验Ⅱ(2) |
2 |
64 |
|
64 |
4 |
考查 |
4 |
191100190 |
物理化学(2) |
3.5 |
56 |
56 |
|
4 |
考试 |
4 |
191100200 |
基础化学实验Ⅲ(2) |
1.5 |
48 |
|
48 |
3 |
考查 |
4 |
191100230 |
结构化学 |
3.5 |
56 |
56 |
|
4 |
考试 |
5 |
191100210 |
仪器分析 |
3.5 |
56 |
56 |
|
4 |
考试 |
5 |
191100220 |
基础化学实验Ⅲ(3) |
1.5 |
48 |
|
48 |
3 |
考查 |
小计(专业基础课程) |
62.5 |
1216 |
784 |
432 |
|
|
2.专业核心课程
课程 类别 |
修读 形式 |
开课学期 |
课程编码 |
课程名称 |
学 分 |
学时分配 |
考核 方式 |
总 学时 |
讲 授 |
实验(践) |
周 学时 |
专业核心 课 程 |
必 修 课 |
4 |
191100450 |
高分子化学 |
3.5 |
56 |
56 |
|
4 |
考试 |
5 |
191100270 |
化工原理 |
3.5 |
56 |
56 |
|
4 |
考试 |
5 |
191100330 |
材料科学基础 |
4 |
56 |
56 |
|
4 |
考试 |
5 |
191100470 |
高分子物理 |
3.5 |
56 |
56 |
|
4 |
考试 |
5 |
191113121 |
有机硅高分子化学 |
2 |
32 |
32 |
|
2 |
考试 |
4 |
191100461 |
材料科学实验 |
1.5 |
48 |
|
48 |
3 |
考查 |
5 |
191113011 |
高分子材料加工技术 |
3.5 |
56 |
56 |
|
4 |
考试 |
6 |
191100481 |
材料化学专业实验 |
1.5 |
48 |
|
48 |
3 |
考查 |
6 |
191100490 |
材料分析测试方法 |
1.5 |
24 |
24 |
|
2 |
考查 |
小计(专业核心课程) |
24.5 |
432 |
336 |
96 |
|
|
3.专业方向课程
课程 类别 |
修读 形式 |
开课学期 |
课程编码 |
课程名称 |
学 分 |
学时分配 |
考核 方式 |
总 学时 |
讲 授 |
实验(践) |
周 学时 |
专 业 方 向 课 程 |
限选课 |
5 |
191113101 |
有机硅涂料制造及应用 |
1.5 |
24 |
24 |
|
2 |
考查 |
6 |
191113131 |
硅树脂及其应用 |
2 |
32 |
32 |
|
2 |
考试 |
6 |
191113151 |
有机硅油及其应用 |
1.5 |
24 |
24 |
|
2 |
考查 |
6 |
191113141 |
硅橡胶及其应用 |
2 |
32 |
32 |
|
2 |
考试 |
小 计 |
7 |
112 |
112 |
|
|
|
任 选 课 |
6 |
191100441 |
材料化学专业英语 |
1.5 |
24 |
24 |
|
2 |
考查 |
6 |
191113041 |
聚氯乙烯树脂及应用 |
2 |
32 |
32 |
|
2 |
考查 |
6 |
191113021 |
聚合物共混改性原理 |
2 |
32 |
32 |
|
2 |
考查 |
6 |
191121010 |
科技论文写作 |
1 |
16 |
16 |
|
2 |
考查 |
6 |
191121020 |
化学文献检索 |
1 |
16 |
16 |
|
2 |
考查 |
6 |
191113050 |
涂料与涂装技术基础 |
2.5 |
40 |
40 |
|
3 |
考查 |
6 |
191123030 |
高聚物合成工艺 |
1.5 |
24 |
24 |
|
2 |
考查 |
6 |
191121030 |
统计热力学基础 |
1.5 |
24 |
24 |
|
2 |
考查 |
6 |
191122060 |
绿色化学 |
1.5 |
24 |
24 |
|
2 |
考查 |
6 |
191123050 |
防水密封材料 |
1.5 |
24 |
24 |
|
2 |
考查 |
6 |
191123060 |
建筑保温隔热材料 |
1.5 |
24 |
24 |
|
2 |
考查 |
小计(每生至少修读) |
7 |
112 |
112 |
|
|
|
小计(专业方向课程) |
14 |
224 |
224 |
|
|
|
4.专业实践课程
课程 类别 |
修读 形式 |
开课学期 |
课程编码 |
课程名称 |
学 分 |
学时分配 |
考核 方式 |
总 学时 |
讲 授 |
实验(践) |
周 学时 |
专业 实 践 课 程 |
必 修 课 |
3 |
401000020 |
公益劳动 |
0.5 |
1周 |
|
|
|
考查 |
2,4 |
401000030 |
社会实践 |
1 |
2周 |
|
|
|
考查 |
6 |
191109960 |
专业见习 |
1.5 |
2周 |
|
|
|
考查 |
7 |
191109950 |
专业实习 |
10 |
18周 |
|
|
|
考查 |
8 |
191109930 |
毕业论文(设计) |
8 |
14周 |
|
|
|
考查 |
3-7 |
191109980 |
创新实践与科技活动(第二课堂) |
3 |
|
|
|
|
考查 |
小计(专业实践课程) |
24 |
|
|
|
|
|
九、有关说明
(一)通识拓展(素质拓展)公选课修读要求
通识拓展(素质拓展)公选课划分为三类:人文类、科技类、艺体类,由教务处组织开设。具体修读要求如下:本专业学生须至少修满6学分才能取得毕业资格,其中须在艺术体育类中至少修读2学分、在人文社科类中至少修读2学分;不得选修与专业课程内容相同或相近的通识拓展公选课程。
(二)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安排
1.社会实践活动2周,利用假期进行,不占学期教学活动时间。
2.毕业论文分两学期完成,第7学期分散安排,累计时间2周,学生完成选题、文献查阅、开题报告书的书写工作;第8学期集中用12周时间完成论文研究、论文撰写及答辩工作。开题答辩视具体情况安排在7学期末或8学期初。
3.《创新实践与科技活动》课程的学分,要求每个学生在校期间至少取得3学分方可毕业。对于学生在第二课堂取得的创新成果,根据学院的规定赋予相应的奖励学分;也可由系里安排参加实验室工作获得;可按规定累积学分。
(三)其他
1.专业方向课程由限选课和任选课组成。模块(一)和模块(二)两个模块至少选择一个模块,该模块一经选定即作为必修专业课程,选定模块之外的模块课程可作为专业任选课程选修,其学分计入专业任选课学分。